万维读者网 > 数码科技 > 正文  

预言成真 DeepSeek成年轻人的“恋爱军师”

www.creaders.net | 2025-02-14 14:12:52  外滩教育 | 0条评论 | 查看/发表评论

过年那两天,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闲聊。

亲戚家的小孩儿手指在屏幕上灵活地滑动,先是打开微信,接着又切到DeepSeek。他动作很快,三两下就把一段文字从DeepSeek复制出来,又粘贴进微信对话框,点击发送。

旁边的大人打趣,“你就这么糊弄人家小姑娘啊?”

“这怎么能叫糊弄呢?”小男生抬起头,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,“聊天嘛,就得情绪价值拉满!”

隔天,把这桩趣事讲给一个朋友听。不料朋友笑得更欢,“你还说呢,我昨天发朋友圈,还是让DeepSeek给写的文案。” 

说着,还打开手机,“你看!它还提醒我,这里要加表情符号,既亲昵,又没有那么重的讨好感。”

不了解不知道,一打开社交媒体,才发现,DeepSeek已经俨然成了这代年轻人的“恋爱军师”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遇到喜欢的人,不知道该怎么表达。DeepSeek 又能共情、又能给方案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将血型、星座、生肖、MBTI等数据输入,转眼间,就能得到一份适配伴侣的画像分析报告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将理想伴侣的条件具体到性格特点、学识背景、兴趣偏好,还能一键获得“模拟伴侣”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36度的嘴可以说出最冰冷的话,无情的算法机器却能输出最动人的句子。DeepSeek在深度思考模式中表现出的超强共情能力,加上高情商的妥帖回答,让这个上线至今尚未满月的 AI 工具,迅速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青睐的聊天对象。

年轻人把自己的恋爱困惑和苦恼一股脑儿输出给DeepSeek,而这个聊天机器人的回答,不仅带点诗意,还意外地温柔。于是,评论区纷纷表示被暖到:“是可以落泪的程度”、“情绪价值拉满”、“没有想到最懂我的竟然是AI”......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小红书上网友晒出的DeepSeek回答

要不说科技造福人类呢,父母总觉着,恋爱是人生自带的技能,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。结果,那些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安与困惑,非但没有随着长大而消失,反而越积越深。最终还是AI 默默承担了一切。

刷了一整天DeepSeek恋爱求助贴,好笑、温情之余,外滩君心头也有些错杂,所以,不妨趁着情人节来好好聊一聊,恋爱这件小事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当DeepSeek教年轻人谈起恋爱

为什么年轻人会向 AI 请教恋爱建议?

从 DeepSeek 这个产品本身出发,可以找到许多合理的解读:

首先是全天候的陪伴。AI不仅完全免费,而且7天24小时在线。现实生活中,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。

其次是共情能力出众。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,让使用者能真切感受到被理解、被尊重、被共情。这种情感价值,在当下青少年的社交环境中尤为珍贵。

更重要的是,作为一堆算法的集合,即使是面对那些看上去“很傻很天真”的问题,它也不会批评,不会情绪化,不会厌烦,而是通过精准分析对话内容,给出“最优解”......

但抽身出来想,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——面对爱情这个玄之又玄的话题,怎么算法反而成了“最强军师”?

有个专门研究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现象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一语道破:“不然,他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?”

爸妈不聊、学校不教,偶像剧又土又尬,方法没有借鉴性不说,价值观都不一定对得上。身边的同学、朋友不一定懂得比自己多,还要承担被议论的社交风险。除了闷头自己悟,也只有跟 AI 倾诉靠谱些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而且,最关键的是,DeepSeek的“理性脑”,恰恰对准了这代年轻人的恋爱观:清醒、理智。

比如,开启对话,它建议从童年记忆或共同兴趣聊起,这其实出自于建立情感连接的心理学原理。末了,还会特别嘱咐一句,别急着研究“恋爱话术”,“真正的吸引力,永远始于你对自己的投资”。

具体策略上,它会分别从朋友圈、社团、甚至线上组团游戏等各种具体的场景教学“打开社交圈”的技巧,也不紧不慢地点拨: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,要活出“爱情不是必需品”的精彩。

所以,当70后、80后还沉醉于“阿朱就是阿朱,四海列国,千秋万载,就只一个阿朱”的浪漫誓言时,他们的孩子这一辈儿多半两手一摊,白眼一翻,“拜拜就拜拜,下一个更乖”。

这种理性主义倾向的背后,是整个时代的底色。经济下行、就业压力、房价高企,让年轻人不得不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。

有妈妈朋友感慨,原本以为学生时期的恋爱,还不用这么现实。但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这代年轻人,又怎么可能对这些浑然不觉?

“没有物质的爱情,只是一盘散沙,不用风吹,走两步路就散了”、“人生的分水岭是羊水”、“什么锅配什么盖儿”这些话,外滩君听到最多的,恰恰是来自00后、05后的口中。

当然,这种计算不止关乎金钱。性格匹配度、三观一致性、家庭背景的兼容性,都被列入评估清单。有时候,如果一段关系“太麻烦了”,他们挥剑斩情丝的干脆,真是上一辈人看了都忍不住惊叹的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《来自星星的你》剧照

有趣的是,DeepSeek这样的AI正好切中了这种心态。比起“下定决心”、“为爱付出”,它更强调,自我投资和社交圈拓展这样的务实策略。

从“非你不可”到“你也不错”,从“至死不渝”到“好聚好散”,爱情的定义和形式,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。是不是浪漫的消退不好说,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,绝对是一种新的生存之道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这代孩子恋爱无能
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曾以“寂静的一代”为题做过一篇专题报道。文中提到,10年前的大学生,对恋爱话题的感兴趣程度是“一骑绝尘”的,而现在的大学生在问“我能不谈恋爱吗?”

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,大学生不社交、不恋爱、不发言,直接进入“节能模式”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《小欢喜》剧照

这种现象普遍到什么程度呢?

2023年,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《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》,对近 8 万名 15-26 岁大学生的调查。数据显示,有27.61%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,有41.93%的大学生单身且不想脱单。

这如何不令人心惊呢?在荷尔蒙最旺盛的年纪,我们的下一代却对恋爱兴致寥寥,沉默、无欲。

但这一届年轻人面临的更深层问题,不仅是“不想谈恋爱”,而是恋爱能力的整体性缺失。

这是恋爱意愿的降低,并非外滩君说的“恋爱能力”的缺失。大白话讲,“不想”和“不会”,是两码事儿。

当然,在谈恋爱这件事上,“不想”很有可能直接导致“不会”——这又不是log函数、从句语法,管你喜不喜欢都得学会——但“不会”可能要比“不想”更糟糕。

正如蔡兴蓉老师在《高三的大姑娘》一文中提出的观点:“恋爱不是洪水猛兽,有一天我们会发现,不会恋爱才是洪水猛兽。”

前两天跟几个05后聊天。说到自己的恋爱,他们都兴致缺缺,左一句“就那样”,又一句“没啥意思”,可一聊到追的恋综和偶像剧cp,马上就来劲儿了。

所以,这一代的孩子,左手刷着短视频里的高甜剧情,右手滑着社交软件的“心动推荐”,但真要心动,反而觉得好难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《真爱至上》剧照

这令外滩君想起人类学家项飙老师提出的“附近的消失”理论。

人们越来越不关注生活周边的人事物,反而更习惯以抽象的概念和原则理解世界。在我们和真正触手可及的世界之间,树立起了一个看不见的隔离带,让我们产生了“真空感”。

所以当和现在的孩子聊起恋爱,“氛围感”、“情绪价值”,这些抽象的概念,他们都懂。但如何在一个活生生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喜欢,却显得手足无措。

也许有人不以为意:不会谈恋爱而已,有什么大不了的?

但如果,这不仅仅关乎谈恋爱呢?

日本调查作者斋藤茂男,对于日本的学历社会感到好奇。那个举全社会之力打造绩优生的时代,到底培养出了怎样的人?

一位神经科医生告诉他:冷漠的人。

大脑需要两个系统配合才能正常运转——负责学习和储存知识的大脑皮质,以及掌管情感和欲望的大脑边缘系统。

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顾学习考试,其他什么都不管,大脑皮质就会过度发达,反而抑制了边缘系统的发展。这样的人往往对快乐、愤怒、悲伤,甚至对他人的感受都变得迟钝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结果,巨婴盛行,校园霸凌层出不穷,有主见、有想法的孩子越来越少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恋爱这堂课AI 教得好吗?

《奇葩说》曾有一期探讨“大学开设恋爱必修课,你支持吗?”

双方辩得有来有往,金句频出。但时隔数年,最令外滩君印象深刻的,是来自正方一个朴素的观点:

恋爱是人生必修课。或施教于人,或受教于人,课程好坏,全凭遇见谁。

这正是为什么,看到年轻人向 AI 寻求感情咨询,外滩君并不想加以批判。在遇见那个具体的人之前,有一些参考答案,或许并不是坏事。

就算大家心里都明白,爱,哪里来的标准答案。但至少,在那个小小的对话框里,恋爱可以是一个开放讨论的话题,而不仅仅是一个需要规避的风险。

之前跟一位AI开发者聊到他开发的小聊天机器人。虽然 OpenAI 上调 API 费用让运营成本变高,但他还是想继续免费提供服务。原因有些暖心,他发现,很多用户都是中小学生,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可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探讨某些话题,而聊天机器人成了他们的倾诉对象。

外滩君相信,科技本身是中立的,它无所谓善恶。但在情感诉求这件事上,还是忍不住想小小地提醒: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,或许真的教不好孩子恋爱这堂课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看看DeepSeek的AI伴侣对话,阅历丰富的成年人都会觉得不自然。即便它表现得再克制,也难以避免一个隐患,即对完美关系的期待。

在DeepSeek的对话框里,没有爱情小说里的轰烈与波折,也没有浪漫喜剧里笑泪交织的小障碍,它交付的,是完美契合与永恒支持,用户也常常为它的体贴与全能而着迷。

但正因如此,让正在成长的孩子接触这种理想到真空的“恋爱”,恐怕并不明智。

这种虚幻的完美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对真实感情的认知,更可能让他们陷入对AI的情感依赖。而这种依赖的后果,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。

更何况,AI 并不是万无一失的。在国外,青少年对 AI 产生依恋而酿成惨剧的案例已有多起。

DeepSeek狂飙情商,尤瓦尔·赫拉利的预言成真了

2024年,一名 14 岁男孩在与人工智能伴侣建立恋爱关系后自杀。图为《纽约时报》报道截图

现象级畅销书《人类简史》、《未来简史》的作者,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·赫拉利早已预言:通过掌握语言,AI甚至可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,并利用这种亲密感改变我们的观点和世界观。

几年前,一提起孩子的感情问题,大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“防范”。从“科学预防早恋”到“识别PUA”,我们好像总在教孩子如何设防,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去爱。

但现在看来,在这个被算法和数据定义的时代,也许我们更该教会孩子真实的情感:如何与人建立连接,如何表达爱意,也如何优雅地承受别离。

真正的感情从来都不完美。它可能是放学路上偷偷递来的一颗糖,是吵架后倔强的和好,是分手时的泪水,也是多年后偶遇时会心一笑。这些真实的温度,是再精密的AI也无法计算出来的。

我们都希望孩子少走弯路。但在感情这件事上,或许那些磕磕绊绊本身就是成长。与其让他们沉浸在AI编织的完美幻想里,不如陪他们一起经历那些慌乱、困惑,甚至是受伤。

毕竟,爱情这门课,最好的老师从来都不是标准答案,而是生活本身。

   0


热门专题
1
俄乌战争
6
中美冷战
11
以哈战争
2
川普
7
洛杉矶大火
12
巴黎奥运
3
AI
8
叙利亚
13
三中全会
4
万维专栏
9
苗华被抓
14
中共两会
5
大S
10
美国大选
15
台湾大选
关于本站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导航 | 隐私保护
Copyright (C) 1998-2025. Creaders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