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新的技术革命,往往会催生出一批新的伟大公司和风云人物。AI狂奔两年多来,数不清的技术大佬加入进来,希望打造出下一个OpenAI,国内也涌现出了“AI六小龙”这样的明星初创企业。
不过,创业九死一生的定律在AI领域依旧生效,甚至头部效应比其他行业更加显著。有业内人士感叹道,头部初创拿钱到手软,大多中小AI公司颗粒未入。数据显示,今年AI行业融资最多的5家公司拿走了超212亿,相当于今年国内AI融资总额的63%。
在这场技术狂欢中,AI创业失败者仍是绝大多数。他们当中的不少人,凭借着对前沿技术的极高敏锐度,在生成式AI刚火的时候就看到了机会。
去年6月,年近三十的李越(化名)从中科院硕士毕业。因为读研之前已经有过四年工作经验,不愿再“打工”,所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波AI创业的浪潮中。
不过,他AI创业的过程并不顺利。“这一波创业浪潮,相比十年之前难太多了,特点是高度中心化,不像以前移动互联网创业,找个地方把软件写出来就行了。”
在折腾了一年、尝试了多个创业项目后,李越的创业公司没有融到资,也没赚到钱。而如果选择上班,他认为自己至少一年会有三十万元的收入。
他总结称,大多数中小创业者,很大程度是在为巨头试错。“只要草根创业者发现了某种模式,就会被快速拷贝,并且这些创业者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用的是商用大模型的接口,所以会很快被干掉。”
最近,李越最近决定申博,因为没有收入实在太焦虑了。“未来我可能会尝试读博期间创业,毕竟场地是学校提供的,导师手里也有团队、技术。”
以下为李越AI创业经历及感悟:
AI创业一年:尝试三个项目,没有赚到钱
2023年6月,我从中国科学院硕士毕业,那时候AI特别火,我硕士课题跟人机对话有关,就决定开启AI创业。
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客服系统,类似于电信10010的AI回复,用户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办理业务。我和同学两个人一起做,工作时间大概是早9晚9,当时想的是以小程序的形式,让用户通过微信进行对话。
这个系统我们做了大概三个月就夭折了,因为不太好盈利。当时很多团队和我们体量差不多的,都把精力放在了客服系统上面,做调研的时候有好多类似的项目,线下沙龙遇到很多人也是做这个。
广州这边有孵化器,会推融资路演项目,当时我们也去看了下融资,但哪怕是天使轮,也必须要盈利、账单,或者是有关系认识投资人,可惜的是我们都不符合。
因为我和同学都是技术背景出身,都缺少营销思维,商务对接能力很弱。在今年1月,我们和另外一个AI团队进行了合并并成立了新公司,团队扩张到了十几个人,新的合伙人也开过公司、创业很多次,比较能吹牛。
然后,我们又开启了新的创业项目,是做数字人直播以及数字人制作短视频,这个项目其实和我们之前的客服系统有很高的关联性,就是在客服系统的基础上加一个图形界面。
但这次依旧没有做起来,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需求分析不到位,在没有找到客户前就冒然进行产品的开发,这是大忌。这个项目开发时间用了半年,但仅卖了两单,只挣了一万多,还不如上班一个月工资。
第三个项目是和数据爬虫相关,这个项目的开发时间最短,但是经营状况比前两个好,多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有十万元的收入,但这个项目就跟AI关系并不是很大了。
在创业同时,我们也在寻求融资,融资的PPT也写了,路演也参加了,当时也有感兴趣的投资人。我们跟中科创星聊得比较多,大概四五月的时候,他们来我们办公室了解了业务详情、之前的盈利状况,还推荐了评测机构。
不过,最后还是没有投资人跟进,因为我们的收入不太稳定,多的时候十几万,少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有,平均下来一个月就几千元。当时我们也看了其他路演项目的盈利状况,很多养活团队是没有问题。
从1月开始这半年,平均每个人只能拿到3万左右,挣的钱并不稳定。唯一能有收入的项目也跟我感兴趣的AI方向关系不大,上限也比较低。所以最后我选择了退出团队、暂时放弃创业。
尽管我是中科院毕业的,但其实也算是草根创业。做模型的话,不是说有核心技术就能做出来,还要烧钱。做应用的话很难有竞争力,很难做出一个不同质化并且还能赚钱的东西。
创业一年来,我没有亏也没有赚,投入了三四万、收入三四万,但损失比较大的是时间成本,如果选择上班一年大概也会有起码三十万的收入。对于我们专业来说,时间是很贵的。没有收入,前期精神状态还行,后面就开始焦虑了。
但是我并不后悔创业,这次创业培养了我的市场意识和产品观念。在创业初期如何养活团队、如何降低开发周期、如何谈客户,这些都是我宝贵的财富。
AI行业创业的兴奋劲过去了
一些人认为,AI是颠覆式的,可以把以前的软件全部重做,所以这一波有很多新的小公司出现。但目前行业情况其实是相反的,这一波创业浪潮太难了。
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,国内AI创业大多在偏下游,并且特点是高度中心化。时代已经不同了,说好的先富带动后富,但现在先富已经把路给堵死了。
而不论是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,还是20年前的互联网创业,都是高度的非中心化,只要你找一个地方把软件写出来就可以了。
这一波创业浪潮,AI应用创业者高度依赖于大模型,好的商用大模型都是巨头的。所以有投资者认为这一批创业者没有真正的核心价值,只是在巨头大模型基础之上做了工程上的东西,这种创新可以被快速复制。
一定程度上来说,很多创业者是在为巨头试错。只要草根创业者发现了某种模式,就会被快速拷贝,并且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用的商用大模型接口,所以会很快被干掉。
从融资的角度来说,就是大量的中小创业者拿不到钱。能拿到钱的,要么是做大模型的模型厂商,要么原本就有能跑通商业模式的业务。比如作业帮、有道,原本有教培业务,但是通过AI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,有新的付费点。
但是类似于我们的草根公司,自己原来没有业务,也没有客户,这种情况下还想凭API做工程化的东西拿到钱,这是不现实的。
找不到盈利点,是AI中小创业公司面临的普遍困难。特别是豆包、ChatGPT(部分版本,编者注)这些都是免费使用的,使用体验也比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好。很多原本可以盈利的公司,现在也不能盈利了,大厂打价格战会逼死不少小公司。
从AI创业的时机来看,最好的就是23年1-3月,大家觉得这东西无所不能,靠PPT还能获得一部分人的钱。比如我身边有做AI自动营销的拿到了上百万,其实也没有技术含量。
但现在兴奋劲儿都过去了,大家也发现它的上限了,投资人会更加关注团队的财务状况,你的模式已经验证可行了,投资人的钱进来帮忙扩大产能才可行。
从AI本身来说,因为幻觉问题,所以准确率还是难以保证,用在商业场景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。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,大模型的场景就会受限,这也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杀手级的应用最重要的原因。
最近我在申请博士,并且将来不会放弃AI创业。毕竟如果在高校里面创业还是要容易一些,场地是学校提供的,导师手里也有团队、技术。
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| 分享到: |
|
||||||||||
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|
24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1 | 突发:国防部证实苗华被查,前主任畏罪自杀 |
2 | 习特别恼火 他也出事了 比国防部长严重得 |
3 | “谣言”成真!习重要亲信出事 |
4 | 习近平“公开羞辱”苗华 一定是非常愤怒 |
5 | 乌克兰美女议员连抛3大爆炸性消息 绝望地 |
48小时新闻排行榜 | 更多>> |
一周博客排行 | 更多>> |
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| 更多>> |
1 |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.攻陷白宫.拿 | 木秀于林 |
2 | 伟大领袖毛主席来万维作报告 | 阿妞不牛 |
3 | 川黑何去何从 | 施化 |
4 | 史海钩沉:为何习近平对俄罗斯 | 爪四哥 |
5 |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| 右撇子 |
6 | 川普“关税”大棒的威力几何? | 沽渎 |
7 | 将核武归还乌克兰,会天下大乱 | 沽渎 |
8 | 2020大选舞弊,查还是不查? | 施化 |
9 | 赵晓:第三只眼睛看俄乌战争— | 万维网友来 |
10 | 中美科技差距的实质 (转贴) | jincao |